年轻人为何不爱进厂打工?
“用工荒”就像是调好的闹钟,一到点就准时在制造业老板的耳边轰鸣。厌烦它,抵触它,却偏偏只能面对它。
更令老板们焦虑的是,如今作为劳动力主力军的年轻人,不爱进厂当工人了。
这两张照片传递出来的意味,大家一起品一品。
为了吸引年轻人进厂,各大企业绞尽脑汁、使出浑身解数,在薪酬、工作环境、生活娱乐等各方面尽可能做了调整和改善。摸着良心说一句,如今大部分制造业工厂的福利待遇,甩了以前制造工厂十条街。
可惜效果并不显著。因为外面的诱惑太多,而工厂的活对年轻人而言又不是十分有吸引力。
年轻人的心声
对于这种现象,社会各界分析和解读的声音很多。但是要真正了解这种现象的症结所在,我们需要听一听他们心里的到底在想什么:
养一只喵:
作为一名90后,为什么要进工厂,夜班白班倒,没有双休,节假日还会加班,钱还少。就凭这工资累死也买不起房,结不起婚,生不起娃,养不起老。另外,工厂的一般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,学个把月就会了,流水线作业。真正的技术工人是值得尊重的,他们的高收入对得起手中的真技能。但,目前的状况是,我们这一代从小就被教育长大了要考大学,进大公司找好工作等,这话都听了20多年了。
另外,现在是一个技术革新的时代,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开始上路测试,制造业也势必面临技术改进,未来需要的人才不是劳动力,而是懂技术懂IT的复合型人才。
羊咩咩:
高中毕业后在工厂打过一天工,没错,只有一天,让我毕生难忘:那里的环境真恶劣到令人发指——机器轰鸣声,高强度劳动,闷热车间,还有相比之下低廉的工资。
这也是我今天选择读博的原因之一。
戏精:
作为一个96年的打工仔,我想说工厂有淡旺季,等到淡季的时候公司会逼着你走,而且淡季时间少则两个月,多得话半年。我在苏州园区打工四年在两家外资工厂做过,他们给普通工人开的工资也不高,税前5000左右(福利好的日资欧美企业会给缴纳18.5%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)。所以工厂吸引力还真不强。
MR.DU:
工作压力太大,总是被逼的接受一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企业要发展,受到内外诸多方面的压力,而这些压力全部由高层压倒中层管理者身上,一边是事不关己的基层群体,一边是面目狰狞的高管股东,盲目的好高骛远好大喜功,要求企业以一种奇迹般的速度成长,压力山大,太不容易。
年轻人要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,无非是不想被往死了打压,在基本能够满足基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,谁不是崇尚自由和自我的呢。具备一定收入水平的人,更期望相对愉快和自由的工作,换句话说,钱够花的时候,更高层面的追求反而是家庭,父母,更好的精神层面的追求,有时间有心情能去一趟期待已久的旅行,做一次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,走访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,甚至是研究一道喜欢的菜肴,仓囹足时人都会趋利避害去选择梦想中的生活方式,工作的目的难道不就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吗?
商业雷天然:没有人提到尊严么?
大学期间做过暑假工,见到一个30岁左右的线长,对一个50多岁的阿姨破口大骂,难听至极,他们的管理方式也极为粗暴,骂走的再招,骂不走的就放心骂。
对于负责为企业招聘的人事服务企业,撵着一群群待招聘的人,就像赶羊群一样呵斥,在他们眼里你不是人,只是可以薅100块人民币的羊……
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工种、职业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。
Mikey:
我是一名90后,在一个小地方,中原地区一个县城。过年期间我就开始找工作。我之前是一名工人,而且是维修工人。但是我现在能找的工作,都是3500~4500的工资,在我们这里买房?没可能的,一个月不吃不喝一平方。而且都不缴社保。工作时间要么一天12小时,一个月可以休息两天。要么一天8小时全年无休。另外都还得值夜班。而且很多工厂有污染到防护相当不到位。我们是人,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。如果每天在很差的环境中像牲口一样做活,完全没有时间,没有精力,没有经济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。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?只为老板创造财富?
年轻人不进厂都到哪去了?
通过以上评论我们发现,累、钱少、没技术含量、没前途是大部分年轻人选择不进厂的原因。不进厂,他们到哪里去了呢?
城里的年轻人靠着父辈的积累,基本上实现了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娃人生四大事,进工厂打工几乎就不会出现在他们的人生选项上。到国有企业、银行、外资企业、互联网公司、金融行业等领域就职,是他们大部分人的选择。
而最有可能继承父业的农民工后代们,主要成了“农二代大学生”。他们毕业后去做了白领、或者自由创业,甚至做房屋中介、各类销售员、外卖骑手、大型企业客服、网约车司机等。这些工作不见得更体面,但是却没有那么枯燥。
网络改变了世界,也改变了90后、00后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。让他们坚如磐石地呆在流水线上做单一、重复的工作,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。
他们不是不愿意吃苦,但是他们过不惯僵直的、没有变化的生活,相比而言,他们更享受鲜活的、有挑战性的、有互动性的社会性工作。
显然,工厂的工作绝大部分满足不了这种需求。
制造工厂怎么办?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招不来工人,工厂怎么办?人挪活,树挪死。实在不行,只能转移阵地了。
从2013年开始,中国就有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东南亚。
国内纺织业制造龙头东南亚扩产情况
但人口红利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就像是不可再生资源,随着社会的发展,即便是再大的人口红利,用着用着就会逐渐消失。要从根本上解决“用工荒”,只能通过技术转型,实现少人工、高效率的工作效果。而通过“机器换人”或改良生产线、采购智能自动化设备等方式,成为许多制造工厂减少人工、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。
我们电路板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细分领域,同样也面临招人难、招年轻人更难的困局,很多电路板大厂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,并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,如五株科技的“机器换人”、胜宏科技、景旺电子、方正PCB等企业的智能工厂等。
可以说,用工荒倒逼着制造业升级,而制造业的升级,最终又将会在未来的某一时点,带动社会发生进一步变革。
本文来自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job969#foxmail.com删除,注明:https://www.969job.com/dongguan/68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