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主页 > 打工那些事

采编工作具体是干嘛的(采编流程具体分析)

都知道媒体融合成败的关键,在于采编流程再造。

单一媒体的采编流程,大致浓缩在三审三校之中。审校虽然属于编辑范畴,但媒体人都知道,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,不是只有一次三审。比如选题的过程,从发现选题,到确定做不做,再到研究怎么做,可以说是完成了选题阶段的三审。再比如采访,记者现场采访,值班主任随时指导,后方编辑提供思路,是采访过程中的三审。还有稿件写好后,值班主任和分管领导进行把关,又完成了一次三审。加上编辑过程的三审三校,算下来有十五道工序了。

当然,不是每一件新闻产品都要经过这么多工序。不过很显然,经过完整工序的产品,质量是有保证的。从流程的角度来说,把生产过程尽量划分为单项流程,就是一个“做细”的过程。这样的过程,是一个由粗到细,再化零为整的过程。

再到做细之后的每一个环节,都有很多讲究。比如发现选题,需要练就一双新闻眼,也就是新闻敏感性。这是基本能力。但是远远不够。选题需要土壤,充分的人脉、充足的调查研究、不断的思考发现,都是这块土壤的肥料。光这一项,就有许多讲究。

再比如采访过程,如何确定问题以及提问方式,采访过程如何层层推进,如何采访对象开口,如何让夸夸其谈的采访对象回到正轨来,等等,都是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提升的。

正因为采编是如此精细的活儿,当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时候,流程再造就需要万分讲究,不能想一出是一出,更不能违背新闻产品的基本规律。

比如经常听到的“一次采集,多元发布”,就是典型的拍脑袋思维。且不说新闻是一种动态,其产品在内容上的核心价值在于不断追问,就是同样的新闻,放到不同的平台上,也应当有不同的呈现方式。报纸、电视、新媒体、广播,都不能一样。同样是报纸,新闻版和副刊版不一样。同样是电视,新闻和专题做法不一样。同样一条短视频,抖音和视频号的调性不一样。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,都需要深入研究探讨,搞明白其中的门道。

所以说,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流程再造,首先要对传统流程做细做精,然后在融合后的条件做精做细。到这一步,新的流程具备了基础的零件。剩下的就是根据媒体技术、机制、人力等的实际情况,将这些零件去粗取精,进行重新组装。

组装之后,便是再造出来的新流程。检验新流程的办法,就是用具体的新闻产品做试验。如此不断调整,便能产生真正的融合作用,为新时代媒体发展,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动能。


本文来自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job969#foxmail.com删除,注明:https://www.969job.com/dongguan/7014.html